117(2 / 2)

娇娘春闺 笑佳人 1932 字 2个月前

送就把对方当嫌犯,看谁敢!

.

翌日一早,赵宴平直接带着家人收拾的包袱去了大理寺。

卢太公来得稍微晚一点,写了调派文书盖上大理寺卿的官印交给赵宴平,再点了两个机灵的协助查案的小吏给他,三人便骑上官马,出城去了。

大理寺的其他官员都看得出来,卢太公在重用赵宴平,但也没有人羡慕。荆州这案子连续七年都没破,恐怕卢太公亲自去了也未必能抓到凶手,赵宴平成功破案的机会更小。破不了案,赵宴平累死累活白跑一趟,还要被人嘲讽空有虚名。破了,那说明赵宴平真有这个本事,卢太公怎么重用他大家都服!

淳庆帝也有关注荆州的案子,得知卢太公竟然派了新收不久的徒弟去,朝会之上,淳庆帝在卢太公禀报其他案子时,特意问了一下:“你让一个七品小评事去查荆州焚尸案,可靠吗?”

卢太公脸上的褶子都没动,垂着眼道:“去年老臣派了大理寺左少卿去,照样无功而返,可见能不能破案与官职高低无关。皇上若实在不放心,就请皇上准许老臣去荆州,老臣一日不抓住那凶手,一日就不回京城!”

这句话说得语气有点重,说完卢太公就在大殿内咳嗽起来,吓得旁边的官员及时扶了一把,帮他捶背。其他官员都善意地摇头,只有无辜被卢太公提了一嘴的没能破荆州案的大理寺二把手左少卿蔡岐,神色微讪,低头做惭愧状。

淳庆帝看着卢太公咳红了一张脸,心想他真派卢太公去,只怕卢太公还没到荆州,就被颠簸得想回也回不来了。

看着卢太公的老态,淳庆帝也想到了自己。

卢太公快七十了,他也快六十了,君臣俩到底谁会走在前头,都说不准啊。

为了让卢太公多活几年,淳庆帝下旨命卢太公回府养病,先养一个月,好了再回大理寺。

他一片好心,却被卢太公私底下嘀咕了一顿。

什么皇帝,他辞官养老的时候皇上非要把他请回来,现在他兢兢业业地掌管着大理寺,皇上又非要他回去养病!

.

赵宴平这次去荆州,对大多数官员来说都只是听听而已,但也有几位私底下议论了一番。

毕竟赵宴平都是他的侄女婿了,傍晚薛敖回到将军府,便对孟氏提了此事:“你说说,赵宴平这算是运气好还是不好,成亲半个月就被派去两千里以外的荆州,卢太公这么信任他,他要是破不了案,回京就等着被人笑话吧。”

孟氏瞪他道:“你怎么就不会说点好听的?宴平能从一个小捕头做到今天的七品京官,靠得可不是那位进了宣王府的妹妹,卢太公派他去,就说明卢太公相信他一定能破案,等宴平立了功回来,年底三年一次的政绩评审卢太公再为他美言几句,说不定官职还能升一升。”

薛敖叹道:“不是我泼自家亲戚的冷水,七年都没破的案子,你,你还是别想太美的好。”

孟氏干脆不理他了。

埋怨丈夫乌鸦嘴归埋怨,孟氏还是去了一趟狮子巷。

阿娇在陪柳氏修剪花草,给自己找点事做,才不会老去想那远行的男人。

孟氏与柳氏寒暄几句,就与阿娇单独回前院说话了。

“这案子,宴平有把握吗?”孟氏问阿娇道。

阿娇苦笑:“远在千里的案子,光看卷宗只能看出如今被抓的嫌犯可能受了冤屈,其他的都不好说,得过去了才能开始查。”

孟氏愁道:“他真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阿娇疑惑问:“这话怎么说?”

孟氏低声给侄女分析:“他破不了案会有什么后果,你肯定懂,可阿娇你想过没有,就算宴平破了案立了功,也不见得是好事。卢太公这把年纪了,还能做多久大理寺卿,等卢太公一倒,接任的八成会是现在的左少卿蔡岐。卢太公性情耿直说话没遮拦,今早还损了蔡大人一把,若宴平真破了蔡大人没能破的案子,等蔡大人接管了大理寺,他会看宴平顺眼?”

阿娇根本就没听说过什么左少卿蔡大人,现在听姑母这么一分析,阿娇才终于体会到了官场的艰难。案子办砸了,要被嘲笑,办好了,则要被上峰介怀。

“兴许,兴许蔡大人不是那种人呢?”阿娇小声地道。

孟氏递了侄女一个“你想的太天真了”的眼神。

阿娇讪讪地低下头。

孟氏过来并不是为了让侄女惭愧自己的天真傻气,而是要提点侄女如何做好一个贤内助。

其实侄女与赵宴平,同她与薛敖挺像的,都是男的刚正不阿不怕得罪人,而且基本也改不掉了,那就只能由她们这些内宅妇人通过交际摸清楚相关官员的为人处世,及时地提醒丈夫该怎么做事。

这一天,阿娇突然明白,想在京城过好日子,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